择校时,不少家庭仍在“一本”、“二本”的标签间反复权衡,却忽略了高等教育转型浪潮下的新趋势——批次划分早已不再是院校实力的唯一标尺。有些院校虽在部分省份列入本科二批次招生,但其专业建设的厚度、校企融合的深度、人才培养的效度,早已比肩一本水准,成为考生眼中“性价比超高”的潜力之选
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,正是这样一所以实力打破批次局限的优质院校。
这所经教育部批准、由东软出资举办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,把校园安在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,软件园与博川两大校区地处大连软件园核心区,85.8万平方米的校园里,逾2万名全日制学子在这里追逐理想。
该校不局限于单一学科发展,以工学为根基,巧妙串联起管理学、艺术学、文学与医学,形成多学科协同共生的格局;办学层次上,既以本科教育为核心,也保留特色高职教育作为补充,还同步推进继续教育、留学生培养,更积极探索硕士研究生教育,为不同成长路径的学生搭建了多元平台。
展开剩余69%在专业布局上,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精准踩准产业发展的“脉搏”。聚焦“IT+数媒+健康医疗科技”这一核心领域,它打造了五大优势专业集群——从支撑数字经济的计算机与软件类、智能与电子类专业,到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媒体与设计类专业,再到衔接商业管理与大健康领域的信息与商务管理类、健康医疗科技类专业,每一个专业方向都紧扣市场需求,让学生所学能直接对接产业所需。
更亮眼的是,它的专业实力早已突破批次标签: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数量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稳居第一;加上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这些优质专业覆盖工、管、艺、文四大门类,近74%的本科在校生都能在这些高水平专业中汲取养分,这样的专业厚度,远超不少传统二批次院校。
而校企合作的深度,更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“王牌优势”。依托东软集团的IT服务资源与大连高新区的产业集群优势,学校构建了“产教融合、校企协同共赢”的运行机制,还创新推出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——课堂上的理论知识,能通过企业真实项目、实习实训快速转化为实践能力,学生不用等到毕业,就能提前接触职场场景,积累行业经验。
这样的培养方式,直接转化为亮眼的就业成果:该校历年就业率稳定在90%以上,202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达6064元,明显高于全国非“双一流”本科院校平均水平;更难得的是,5.9%的自主创业比例,比全国本科院校平均水平高出4.2个百分点,足见其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。早在2002年,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就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(SOVO),至今已累计孵化超8900个创新创业项目,诞生256家注册实体公司,16万人次学生在这里体验从创意到落地的全过程,这样的创新创业生态,在同类院校中并不多见。
对于纠结于“一本”“二本”标签的考生来说,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或许提供了更务实的选择:选大学,看的从来不是批次虚名,而是能否学到真本领、能否对接好产业、能否为未来铺路。在这里,产业基因与教育初心相遇,足以让每一位追求应用型发展的学生,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赛道。
发布于:陕西省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